
这事儿吧量华网,说起来都来气。
咱们普通人,辛辛苦苦一辈子,图个啥?不就图个安稳,图个自己的窝吗?为了这个窝,咱们掏空六个钱包,背上了30年的房贷。
签合同的时候,银行经理笑得跟朵花儿似的,跟你说:选等额本息吧,压力小,每个月还款都一样,多省心。
我当时就信了。我寻思,一个月还5000,30年嘛,咬咬牙就过去了。
可我就是贱,非要点开那个还款明细。
点开一看,我傻眼了。
就拿我第一个月的5000块钱来说,你猜多少是还的本金?说出来吓死你,可能连1000块都不到!剩下那4000多,全是利息!

我当时就一个反应:我靠,我这是在干嘛?我这是在给自己还房贷,还是在给银行打工?
我吭哧吭哧干一个月,交了5000块钱,结果银行轻飘飘拿走了4000多,只在我的100万本金上,不情不愿地划掉了几百块。
这不就是妥妥的金融黑奴吗?
我不死心,往后拉。发现前几年,基本都是这个德行。每个月还的钱,大部分,绝大部分,都是利息。本金那部分,少得可怜。
银行这帮人精,早就把账算得明明白白了。
这个等额本息,就是他们设计出来的一个完美陷阱。
它听起来很公平,等额嘛。但它妙就妙在,它把利息前置了。
银行的算法是啥?它先把你30年总共要还的利息,全部算出来。比如你借100万,年化5%,30年下来,利息加本金,你总共要还的可能接近200万。
多出来的这100万利息,银行可等不及30年慢慢收。
它要在最短的时间内,把最多的利息先收回来。
所以,在你还款的初期,你欠银行的本金最多,利息自然也最多。你还的钱,优先被拿去冲抵利息了。
你以为你每个月都在买你的房子,其实,前十年,你压根就没怎么买,你只是在付租金。
你只是在花钱租银行那100万,顺便帮你代持一下这套房子。
只有等你把大部分利息都孝敬给银行了,大概在还款周期的中后段,比如第15年、第20年,你还的钱里,本金的比例才会慢慢超过利息。
但那时候,银行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了。
你剩下的,只是一个被通胀稀释过的本金,和一个已经被榨干了30年青春的你。
这事儿你越想越恐怖。
你借100万,还200万。这等于什么?
等于你买一套房,同时,也给银行买了一套一模一样的房。
你奋斗30年,一半时间是给自己干的,一半时间是给银行干的。
你就是银行的优质资产,一个能源源不断产奶的牛。
银行最喜欢什么样的客户?就是咱们这种,老老实实,按时还款,一还就是30年的。
你以为银行是慈善家,怕你压力大,才给你设计30年?
拉倒吧。
银行的本质是啥?是钱生钱的买卖。
银行的本金,就是它从储户那儿收来的钱,比如年息2%。它把这钱借给你,房贷利息收你5%。中间这3%的息差,就是它躺着赚的钱。
它最希望的,就是你借得越久越好。
你借30年,它就能安安稳稳地吃你30年的息差。
这30年里,你就是它资产负债表上一个闪闪发光的小金矿。风雨无阻量华网,雷打不动,每个月给它贡献利润。
这比开公司、搞实业稳当多了。
所以,银行最怕啥?
最怕你提前还贷。
你提前还贷,就等于砸了他们的金饭碗。
你把本金还了,它上哪儿再去收你的利息?它那3%的息差上哪儿赚去?
你发现没?你去银行办提前还贷,那经理的脸,比你当初借钱的时候臭多了。
各种刁难,各种门槛。
先生,我们这儿提前还贷要排队,您先预约,大概排到半年后了。
女士,按照合同,您现在提前还要交一笔违约金哦。
你看,你欠他钱,他是大爷;你想早点还他钱,他还是大爷。
为啥?
因为你动了他的核心利益。
你以为你只是在还钱,其实你是在毁约,在破坏他未来30年的稳定现金流。
这套30年房贷的玩法,也不是咱们发明的。
是跟老美学的。
当年美国大萧条,房子卖不出去,经济一潭死水,咋办?
罗斯福那帮人就想了个招:搞个房利美,政府出面担保,把房贷年限从10年一口气拉长到30年。
月供门槛一下子降下来了。
原来一个月要还1000块,现在只要还300块。
老百姓一看,嘿,租房一个月也要300块,那我干嘛不买房?
于是,大家蜂拥上车。房子卖出去了,建筑、装修、家电全盘活了,经济也Duang一下起来了。
咱们国家也一样。
90年代末搞房改,要搞城市化,要拉动内需,靠啥?
靠基建,靠房地产。
不搞这个30年房贷,不把杠杆拉满,老百姓哪有那么多钱去买城里的鸽子笼?城市化哪有这么快?
所以,30年房贷,本质上是一个金融工具。
它是用来撬动一个时代发展的。
只不过,撬动的代价,落到了咱们这一代,或者说,每一个背着房贷的人身上。
咱们成了那个燃料。
你以为你只是欠了银行100万?
不,你欠的是30年的卖身契。
从你背上房贷那天起,你就不是个自由人了。
你的人生,被这串数字牢牢锁定了。
你不敢辞职。你老板就算天天骂你,把你按在地上摩擦,你都得忍着。为啥?你断供不起。
你不敢创业。你看到再好的机会量华网,你都得掂量掂量。万一失败了,房子没了咋办?
你不敢生病,不敢躺平。你必须像个陀螺一样,每天不停地转。
你所有的梦想,所有的诗和远方,都在月供这两个字面前,碎成了渣。
这30年,是你人生最黄金的30年。
从30岁到60岁,你本可以去折腾,去创造,去看看这个世界到底有多大。
结果呢?
全耗在给银行赎身上了。
你用你未来30年的自由,换了现在这套70年产权的房子。
这笔账,到底值不值?
以前我没算过。现在我看了明细,我开始怀疑了。
这时候,肯定有大聪明要跳出来了。
他们会说:你傻啊,你不知道通货膨胀吗?
现在的100万,和30年后的100万,能一样吗?
你用未来不值钱的钱,去还现在值钱的债,你赚大了好吗?
有那钱提前还贷,不如拿去投资,跑赢房贷利息,你还净赚!
这个道理我懂,比谁都懂。
理论上,是这样。
如果你的房贷利息是5%,你能找到一个稳赚不赔、年化收益6%的投资。那你千万别提前还。
你就是拿银行的钱,给自己生钱。这叫套利。
但问题是,你扪心自问:你是巴菲特吗?
就现在这大环境,你别说6%了,你买个理财,能保本不爆雷,你就烧高香了。
大部分人,钱放手里,是个什么下场?
要么,被各种花里胡哨的理财课、XX币割了韭菜。
要么,就是消费主义上头。今天换个新手机,明天买个新包包,后天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。
钱,不知不觉就花没了。
你既跑不赢银行利息,也管不住自己的手。
那你告诉我,你把钱留在手里干嘛?
给银行送温暖吗?
所以,对99%的普通人来说,最靠谱、最稳当、收益率最高的投资,就是TMD提前还房贷!
你房贷利息5%,你提前还了,你就等于净赚了5%。
这5%的收益,是板上钉钉的,是无风险的,是雷打不动的。
你上哪儿找这么好的事儿去?
想通了这一点,我就一个字:干!
我连夜把我所有的家底都扒拉出来了。什么基金、股票,不管亏的赚的,全清了。什么存款、私房钱,全凑一块儿。
第二天我就冲到银行。
银行经理那脸拉得老长了。
先生,您这么早还,不划算啊,考虑一下通胀……
我心里冷笑:你那点小九九,我还不懂?你不就是想多赚我十几年的利息吗?
别废话,办!
排队、填表、交钱,还真收了我点违约金。
当我把那笔钱啪一下砸过去,银行APP上显示剩余本金瞬间少了一大截的那一刻。
那感觉,我跟你说,爽!
比中了彩票还爽!
就像孙悟空duang一下,崩断了如来佛套在他头上的那个紧箍咒。
我感觉我整个人都轻了。
我走出银行大门,看天都蓝了几分。
我终于敢想一想,如果老板再PUA我,我是不是可以把辞职报告甩他脸上。
我终于敢想一想,我是不是可以歇半年,去干点自己真正想干的事儿。
我不再是那个一睁眼就欠银行几千块的房奴了。
我站起来了!
说到底,30年房贷是不是骗局?
从金融设计的角度看,它不是骗局,它是一个精妙的阳谋。
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金融游戏。
银行明明白白地告诉你利息多少,算法公开。
你用你未来30年的稳定劳动,换了现在的一个家,一个上车的资格。
在房价飞涨的年代,这笔买卖,你甚至觉得自己赚了。
但在现在,在这个房子不怎么涨,甚至还可能跌的时代。
你再回头看这个利息前置的30年游戏。
你就越看越觉得,自己像个傻子。
咱们这一代人,真的挺不容易。
前半生,用命换钱,掏空家底,背上30年的债,买了套房。
后半生,又要用钱换命,同时还得吭哧吭哧给银行打工,还那笔本金翻倍的利息。
我们到底是为了什么?
为了那套房子吗?
还是为了那个家的感觉?
还是,仅仅是为了不被这个时代抛下?
我不知道。
我只知道,当我把房贷提前还上的那一刻,我感觉我找回了一点人的尊严。
看清这个游戏的本质,看清那张月供明细背后利息的真相,你才能做出最不后悔的选择。有人选择继续用通胀对冲债务,那需要极强的定力和投资能力。而对我这样的普通人来说,无债一身轻的感觉,比什么都香。毕竟,人生短短几十年,我不想一辈子只为一套房子和一张银行账单活着。你呢?
辉煌优配-杠杆炒股-杠杆配资网-实盘配资平台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