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家人们长红配资,先给大伙算笔明白账:7600 万美元换成人民币,差不多 5 个多亿!这钱不是拿来买套房,是直接拿下纽约上东区六块连成片的地皮,总面积 9290 平米,离中央公园就不到 500 米 —— 相当于在北京二环里拿下挨着故宫的地块,金贵程度不用我多说了吧。
更扎眼的是 “全现金” 这三个字。现在全球利率高得吓人,咱普通人贷个款还得求爷爷告奶奶,人家直接把 5 个亿拍在桌上,分两笔交割:10 月 22 号先给了 6250 万美金拿五块地,剩下一块明年 6 月再结清。操盘的不是潘石屹本人,是他老婆张欣,人家现在是这家叫 Closer Properties 的公司老板,直言要靠 30 年地产经验,在这儿盖高端公寓。
可能有人要问:这两口子不是早把国内资产卖得差不多了吗?没错!2014 到 2019 年那几年,他们把上海海伦广场、虹口 SOHO 这些好项目全卖了,前前后后套了近 300 亿人民币出来。后来想把 SOHO 中国整个卖给美国黑石集团,236 亿港元的买卖愣是被反垄断审查拦下来了。现在 SOHO 中国啥样?2024 年上半年亏了 1 个多亿,核心项目出租率才 57%,还因为税务问题被罚了巨款。反观人家在海外,光是纽约和波士顿的资产就值 50 多亿美元,通用汽车大厦都是他们的资产。
那为啥这会儿非要往纽约砸钱?咱得从三个角度扒透:
第一,人家赌的是纽约高端房市的 “结构性缺口”。张欣自己说了,纽约那些老街区的房子,看着有历史感长红配资,但缺现代化设施,有钱人看不上。这话说得挺实在 —— 现在纽约豪宅市场特分裂,普通公寓价格跌了 8%,但 400 万美元以上的豪宅成交量反而创了纪录,曼哈顿联排别墅中位数价格都涨到 580 万美元了,比疫情前高了 20% 多。说白了,有钱人的钱没地方去,还是愿意砸在核心地段的好房子上,这就是他们敢下手的底气。
第二,这是典型的 “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”。咱都知道,这几年国内房企日子不好过,调控政策一紧,好多公司资金链都断了。潘石屹夫妇从 10 年前就开始把国内资产换成现金,往海外挪,本质上就是怕把所有身家绑在一个市场里出事。纽约不一样,作为全球金融中心,只要美元还是硬通货,中央公园旁边的地皮就跌不到哪儿去 —— 历史上多少次经济危机,这地段的房子都能扛住波动。
第三,张欣也是在给自己找 “退路”。之前她搞跨界投资,投电影亏了,搞共享办公也赔了,去年还得亏本卖曼哈顿的别墅填国内公司的窟窿。现在回归老本行搞地产开发,算是轻车熟路。毕竟她当年跟着潘石屹把 SOHO 中国做到千亿市值,盖楼卖房的本事是真的有,这回算是在纽约 “重新创业” 了。
这事儿能带来啥影响?咱得客观看:
对纽约来说,这 5 个多亿砸下去长红配资,大概率会让上东区的高端房价再往上飘点。但坏消息是,当地普通人的住房压力更大了 —— 本来纽约可负担住房就少,资本全往豪宅里涌,普通老百姓想买房只会更难。
对国内来说,最戳人的是 “反差感”。一边是咱们普通人凑首付、还房贷的压力,一边是富豪拿着从国内套现的钱去海外买地;一边是国内房企亏得叮当响,一边是人家在纽约 “抄底” 核心资产。这难免让大伙觉得,资本是不是对国内市场没信心了?
但我得说句实在话,咱别光骂 “资产外流”,得看懂背后的逻辑:潘石屹夫妇的操作,本质上是资本的 “用脚投票”。他们不是傻子,哪儿的资产抗跌、哪儿的市场有需求,比谁都门清。纽约高端房市的韧性,不是靠炒作,是靠全球富豪的共识 —— 只要全球精英还认纽约的地位,这儿的核心地皮就值钱。
不过话说回来,我最想吐槽的不是 “买地” 本身,是那种 “吃尽红利又转身离开” 的姿态。当年潘石屹自己说过,他是国家发展政策的最大受益者,靠着国内城市化浪潮赚得盆满钵满。可等市场稍微有点波动,就忙着把资产往海外挪,把烂摊子留给国内公司。这算不算是一种 “精致的利己主义”?
咱普通人没必要羡慕,更没必要焦虑。他们的 5 亿美金,跟咱们的 50 万首付,根本不是一个游戏里的事儿。纽约的豪宅涨上天,跟咱们的柴米油盐也没啥关系。但这事儿给咱提了个醒:不管是个人还是资本,都在找 “安全区”。对富豪来说,安全区是纽约的核心地皮;对咱们普通人来说,安全区可能是一份稳定的收入、一套自住的房子。
最后想说,资本永远是逐利的,它没有家国情怀,只认回报率。但咱普通人得明白,真正的底气从来不是靠炒房、靠海外置业,而是靠一个国家的发展底色。当年潘石屹能成功,是踩中了中国发展的风口;现在他去纽约赌未来,也是赌美国的家底。可风水轮流转,谁知道几十年后,全球的 “核心资产” 又会在哪儿呢?
这事儿咱就看到这儿,后续张欣的公寓盖得咋样、纽约房市会不会变脸,我会一直盯着。咱普通人不用跟着瞎操心,过好自己的日子,比啥都强。
辉煌优配-杠杆炒股-杠杆配资网-实盘配资平台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